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

從國債看不動產的投資泡沫

 ‧黃鵬䛥 2013/06/17 17:31  不管從平均房價所得比或房貸佔GDP的比重來看,台灣不動產的泡沫,更深層的意義是台灣的實體經濟出現了問題,我們當然可以從稅制或其他的行政手段去影響房價,但這些都只是治標而不治本。  

【文/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台灣區總經理黃鵬䛥】
過去四十年來,台灣的不動產市場經歷過五次明顯的波動,個別的波動影響成因也不同。但不管是「七年一循環」的週期,還是亞洲金融風暴後的世界「通貨緊縮」,所帶來的不動產持續低迷,乃至2003年通貨緊縮趨勢解除後的經濟成長,使得台灣的不動產市場又再度隨之上揚,而後的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,也因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而再次使得房價持續上揚。


就在一片房價上漲聲中,政府為了抑制過熱的不動產市場,而於2011年6月份實施課徵奢侈稅,其目的除了落實「居住正義」外,避免不動產市場泡沫化更是一大主因。但就在奢侈稅實施即將屆滿二年之時,台灣的不動產市場還是持續微幅上漲中,究竟台灣不動產市場是否有泡沫危機之慮,除了探討房價泡沫化之成因外,不妨從國債看不動產的投資泡沫。

不動產泡沫其實是經濟發展失敗的結果。因為市場上氾濫的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,只能進入不動產市場,而再多的貨幣也無法改變產業結構與競爭力的問題。所謂的「泡沫指數」,乃指全體國民產值的國內生產毛額(GDP)做為分母,房屋貸款視為分子,房貸占GDP的比重越高,越有不動產泡沫現象。
從主要幾個國家的國債餘額與GDP之比,美國是106%,日本是240%,新加坡是100%,而台灣是109%,就連房價還有成長空間的德國也高達80.5%來看,要說台灣不動產市場有泡沫危機,單從房貸佔GDP的比重來看實屬牽強。
 
因此不管從平均房價所得比或房貸佔GDP的比重來看,台灣不動產的泡沫,更深層的意義是台灣的實體經濟出現了問題,我們當然可以從稅制或其他的行政手段去影響房價,但這些都只是治標而不治本。只要我們沒有去改變產業的經濟結構,就算房價不再漲了,薪資的停滯、年輕族群的失業、苦勞經濟仍然不會改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