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

高齡海嘯來襲 你準備好了嗎?

台灣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,截至2012年底,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11.2%%,而按經建會推估,台灣高齡人口比率將於6年後的2018年達到14%,正式邁入高齡社會;到了2025年,老年人口更將達到總人口數的兩成,一舉超越美國、英國。

隨著人口不斷老化,加上嬰兒潮世代逐漸步入退休階段,未來年輕人扶養的老年人負擔越來越多,社會醫療成本危機也隨之浮現,這都突顯出提早規劃退休生活的重要性。迎接高齡化社會的挑戰,我們該如何面對?政府目前又有哪些因應措施呢?值得深入探討。

【高齡快速增加醫療險及早規劃】

台灣正邁向「老人國」!根據經建會「2012到2060年人口推估」,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由去(101)年的11.2%,增加到2060年的39.4%,等於每2.5個人就有1個是老人。其中,80歲以上長者占老年人口的比率,也將由2012年的25.4%,大幅上升為2060年的41.4%。

受少子化及人口結構老化的影響,未來上班族的負擔也會越來越重,經建會推估,台灣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所需負擔的老幼人口,去(101)年為35人,達最低點,之後將一路向上攀升,至2060年增加為97人。而台灣人口年齡的中位數也會持續上升,2060年可能提高至57.4歲,扶養比更高達97.1%。

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,將對台灣社會造成莫大的影響。從醫療支出來看,根據衛生署統計,2011年50歲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30.6%,但國民醫療保健支出有高達61.4%是用於50歲以上國民的個人醫療費用上,其中又以50歲至79歲所花費用較高(左圖)。

理財專家則建議,隨著年齡增長,保險的費率也會隨之增加,民眾最好趁年輕時做好醫療險規劃,不僅保費較為便宜,也可及早為老年生活建立保障。(詳細內容請參考:「保險足額規劃解決老年煩惱」)


【失能人口急遽增加長期照護越顯重要】

老人家上了年紀,不只身體健康容易亮紅燈,也有可能遭受失能的折磨,讓家人疲於照顧。根據衛生署「2010年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」估計,2011年失能人數約66萬8933人,2016年攀升至77萬8905人,到了2021年估計有88萬4,333人,2026年更將突破百萬人,達到104萬5,643人。

隨著失能人口逐年增加,長期照護的重要性也與日劇增。內政部自97年推出「長期照顧十年計畫」,規劃10年內投入約817億元經費,提供失能者居家式、社區式或機構式的照顧服務。內容主要包括居家服務、日間照顧、老人營養餐飲、居家護理、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、交通接送及喘息服務…等。

政府積極推動長照服務,但仍有進步的空間。據衛生署去年統計,全國機構式服務床位9.6萬床,入住率達8成,估算有18%失能老人接受機構式長照服務,等於有8成2的長者未獲得機構照顧,遠不及先進國家30%的機構照護標準。

此外,據統計,目前在台外籍看護工約20萬人,而本國籍看護還不到1萬,顯示國內照護人力過度仰賴外籍看護。日前傳出泰國、印尼未來將不再輸出勞工的消息,若真如此,恐將造成長照人力的缺口,政府應加快建立完善長照體制的腳步,提升國內長照專業人力,以因應未來可能面臨到的衝擊。

除了長照服務,政府亦提供多項老人福利。在醫療保健方面,包括老人預防保健服務、中低收入老人醫療費用補助、中低收入老人重病住院看護費補助等;老人生活津貼則有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、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、國民年金老年基本保證年金(原敬老津貼)、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及榮民公費就養給付等,民眾可善加利用。

【平均餘命延長退休規劃要趁早】

老年生活要幸福,「健康」和「金錢」同等重要。究竟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足夠因應後半輩子呢?民眾可利用「所得替代率」來預估自己退休後所需的生活開銷,原則上退休所得替代率(退休所得替代率=退休後每月需要的生活費用÷退休前平均薪資)最好能提升至7成。

舉例來說,現在月收入5萬元的上班族,退休後每月需準備3.5萬元,就可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,如果想到處去旅行、看看世界,就得再調高預備金。除所得替代率外,各地最低生活費用也可當作計算退休金的參考。

根據主計處統計,台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標準為10,244元、新北市是11,832元、高雄市為11,890元、台灣省為10,244元、台中市為11,066元。以此標準來看,上班族邁入銀髮族後,想單靠3,000~7,000元的政府補貼過日子,恐怕有難度。


全文網址: http://www.moneydj.com/KMDJ/Blog/BlogArticleViewer.aspx?a=09a03094-02b4-4eb1-8982-000000017956#ixzz2InZ0ZfW3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